深得一人心:信息获取全流程可控实战

最后更新于

如果把大脑比作一个农场,信息比作农作物,那么作为农场主,你要合理安排有限的土地(时间),悉心审查种子(信息源)的质量,为高产作物留出更多的空间,同时防止杂草污染土地。

这也是本文的目的。

确保全流程可控有两个核心的点:一是对信息进行分类,二是合理规划消费的时间和量

对于每一类信息,要创建一个严格的 scope (域),即不轻易增加或减少来源,在 scope 规定的时间内消费。

Apple 公司的创始人 Steve Jobs 曾说:“Your time is limited”。 对部分信息的消费采用定时定量策略,目的是避免造成过度的时间浪费,并有效抑制一些可能出现的“伴随信息”,比如某一篇文章推荐了另一个公众号,如果这个公众号的 scope 与当前时间片不一致,那么应暂时放弃。

Untitled
Untitled

被动型信息

顾名思义,这类信息往往无法控制,所以单独说一下。消费时,注意不要被杂音干扰,因为国内常用的 IM 软件都有一些与聊天无关的内容。对不重要的信息设置免打扰,迅速处理重要的信息。

  • QQ、微信的消息
  • 突如其来的邮件

纯粹的垃圾信息

这类信息完全就是对宝贵时间的浪费,要提防、原理。举例如下:

  • 短视频软件上的某一类内容
  • 微博、知乎等平台的热搜,充斥着炒作、虚伪与谎言
  • 淘宝、京东等购物软件的推荐页面

高度碎片化、低质信息

此类信息偏娱乐,仅供消遣,并不会对自身有太多提高,不获取也不会有丝毫损失。每周集中、定时、定量浏览。我本人的方法是每周四晚上固定浏览 30 分钟,项目按需分配。

浏览的时候保持警惕,不可沉迷、不可放纵

  • **Twitter:**主要用于关注国内外新闻、技术圈的简讯
  • Telegram: 同上
  • 朋友圈:身边人的新鲜事,定期互动即可
  • 大学公众号:通常报道一些校内的新闻,无关紧要,但关注他可以产生归属感,偶尔扫一眼即可。
  • 社交过程中获得的信息:比如朋友分享的一些新闻,此类信息注意保持一定的自我判断即可,理性消费。

低碎片化的娱乐信息

与上一种不同,这是需要消耗较多时间娱乐的内容。例如:

  • 电影
  • 小说

在周末或者假期,大可以放松下来,好好欣赏一部优秀的电影或小说,这里不做推荐。相信喜欢看电影和读书的读者早已有自己的清单。我们只要轻松对待即可。

中长篇文章、待加工处理的信息

诸如优质的公众号文章等,此类信息第一次看并不会学到很多,需要积累深加工。此类信息建议全部使用 RSS 获取,其余渠道一律避开。

同样是定时但不定量获取。在习惯管理软件中,我设置为每周二、周六浏览 RSS 阅读器,通常耗时半个小时以上,需要注意休息。

  • 知乎日报:奇闻异事、冷知识、文化素养,适合挑选精华摘录到 Flomo
  • 冰点周刊:高质量的新闻,关注小人物的故事
  • 经过筛选的视频频道:严格筛选你关注的博主或者频道,且定量观看,例如每次就看一期。
  • 少数派:文章质量普遍拔群,涉及领域广,适合深度阅读,并尽量每一篇都读。
  • 国外知名新闻媒体:例如 BBC、华尔街日报、纽约时报等。此类内容通常比推特的内容要翔实,并且能有效锻炼英语阅读能力,尽量每一篇都浏览,不一定要看完。
  • One 一个:目标群体是文艺青年的优质内容,提升素养,偶尔允许自己 Emo 一下。

注意,不推荐使用微信自带的公众号功能浏览公众号信息。容易受到个性化推荐以及广告的打扰,RSS 则可以有效规避商业化带来的烦恼。

对于此类信息的加工我的方法是使用浮墨笔记。此处不详细讲述笔记方法。

严肃、高质的信息合集

这类信息专为学习而设计,例如人文社科类书籍、在线课程、小册等。无需定时定量,而重在吸收的质量。不要停止为自己充电,你的能力远超你的想象。事实上,前面两种信息消费时的克制,就为消费这一类信息创造了时间和空间。

信息的获取要注意:确保是有体系、成架构的内容,并且有一定的深度,否则内容应划分到其他 scope。

  • 书籍:例如《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选集》《小白经济学》等有体系、有结构的内容,笔者认为,读书应该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,不需要刻意安排,也不要忙到没时间去阅读。
  • 视频类慕课:此类信息的消费建议以待办的形式写入每天的日程。

目前我们能获取的信息便大抵可分为这几类。总结下来最重要的就是:审视每一个信息源的质量。你的时间是有限的。